第一折?定军密道承遗志
定军山的积雪在晨光中泛着冷光,姜维跪在诸葛亮墓前,指尖抚过碑上“汉丞相诸葛亮之墓”的刻痕。廖化的尸体已被羌族勇士抬入密道,他临终前紧握的“汉”字令旗,此刻正插在祭台崩塌时带回的半截魏旗上,旗角被火燎的焦痕,像极了老将溅血的银须。
“大将军,密道深处发现暗格。”蒋斌的声音从武侯祠传来,甲胄上还沾着许昌祭天的火灰,“里面藏着丞相的《兵法二十四篇》,还有……”他顿了顿,眼中泛起泪光,“还有当年五丈原退兵时埋下的连弩图纸,弩臂内侧刻着‘汉祚永昌’四字。”
姜维猛然起身,银甲上的血渍已凝结成暗褐色的“汉”字。密道内的烛火映着诸葛亮的手书,每一页都标着“伯约亲启”,墨迹未干:“若逢绝境,可率部退入西羌,吾已命马岱囤粮于沓中,连弩图纸藏于武侯祠顶梁。”图纸边缘画着改良连弩的草图,弩机处刻着的“汉”字与他的七星剑鞘纹路完全吻合。
“丞相……”姜维的声音哽咽,指尖划过图纸上的“地听阵”部署,那是诸葛亮专为西羌地形设计的防御阵图。阿莱娜的羌族皮靴踏入密道,腰间挂着从祭台抢回的传国玉玺,玺纽缺角处露出的,正是诸葛亮当年刻下的“兴复”二字。
“大将军,羌族长老同意退入雪山。”她的银饰在火光下泛着冷光,“老族长说,鹰眸图腾永世追随汉人将军,但需要你亲手在羌族圣山刻下‘汉羌同源’的石碑。”
姜维跟随阿莱娜来到篝火旁,羌族老族长正对着诸葛亮的画像跪拜。老人的银杖重重杵在地上,刻着的鹰纹与“汉”字交相辉映:“二十年前,丞相赠给我们冶铁术,让羌族子弟能打制弯刀。”他握住姜维的手,掌心的老茧与姜维握剑的手纹重叠,“今日你带我们退入雪山,便是带我们守护汉魂。”
第二折?洛阳宫阙起暗潮
洛阳城的冬阳苍白无力,刘禅的龙案前摆着黄皓送来的西域葡萄酒。阿莱娜混在宫女中,袖中藏着姜维秘制的“醒酒散”——这酒里,她早已嗅出“惊鸿”毒蛊的腥甜。酒液在玉杯中摇晃,映着黄皓谄媚的笑脸,袖口绣着的“惊鸿”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。
“陛下,这酒……”她刚要开口,却见黄皓的亲信宦官突然甩袖,三道毒针直奔刘禅面门。
“护驾!”阿莱娜的断水刀出鞘,刀光映着龙袍上的蜀锦暗纹——那是诸葛亮亲自挑选的面料,边角绣着的八阵图,此刻在刀风下泛着微光。毒针落地的瞬间,她看见殿柱后闪出十八道黑影,袖口绣着的“惊鸿”纹,正是许昌祭天漏网的死士。
“陛下快走!”她拽着刘禅躲进暗格,指尖摸到冰凉的玉璜——那是当年诸葛亮送给刘禅的生日礼物,璜身刻着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六字。殿外传来蒋斌的飞军号角,却混着魏军的狼嚎,她忽然想起姜维的叮嘱:“若洛阳有变,就去城南找‘锦帆营’,他们的船头刻着丞相的木牛流马纹。”
暗格里的烛火突然熄灭,刘禅的声音带着颤抖:“当年相父说,伯约是蜀汉最后的剑。”他的掌心贴着玉璜,上面的“汉”字硌得生疼,“阿莱娜,你说伯约……真的会降魏吗?”
阿莱娜摸着腰间的羌族银饰,想起在定军山看见的场景:姜维跪在诸葛亮墓前,银甲上的血渍凝成“汉”字。“陛下,”她低声道,“大将军的剑,永远指向北方的魏军,就像丞相的《出师表》,永远写着‘兴复汉室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