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剑阁烽烟砺汉锋

第一折?铁索横江锁寒甲

剑门关的晨雾里,姜维赤脚踏着湿滑的栈道,七星剑鞘叩击崖壁的声响惊起山鹰。二十名天汉新军腰缠牦牛皮索,正将改良连弩吊装至鹰嘴崖。弩机底座嵌着西羌雪豹爪,死死扣入花岗岩缝隙。

"大将军,这第八处弩台能覆盖整条金牛道。"马岱拽动试射绳,三棱箭簇破雾而出,箭尾系着的青铜铃铛在深渊中荡出回响。崖底传来魏军斥候坠马的惨叫——昨夜刚布下的"地鸣蒺藜"已初显威力。

姜维抚过弩机上的"建兴"铭文,这是从成都废墟挖出的最后一批武侯遗物。箭匣内并列五支铁箭,箭杆缠着南中火藤:"给每架弩机配两匣火矢,钟会的铁甲舰过不了嘉陵江。"

嘉陵江心的无名沙洲上,三百艘蒙冲斗舰伪装成渔舟。阿莱娜解开浸透桐油的蜀锦,露出底下金黄的青稞:"江东风送来的粮船全在这儿,每袋粮食夹层都藏着火折子。"

陈老汉的儿子小陈正带人往桅杆涂抹狼毒汁:"魏军敢抢粮,火折遇毒烟就会自燃。"他掀起甲板夹层,密密麻麻的麦芒弩箭泛着幽蓝——箭簇淬了西羌冰潭的寒毒。

江风送来战鼓声,姜维望见北岸飘起的"晋"字旗:"钟会学聪明了,知道强攻剑阁是送死。"他抽出七星剑在沙洲划下航线图,"派三十艘空船夜袭白水关,船底挂满寒铁钩,我要魏军的水师龙骨全断在浅滩。"

剑阁东门的断龙石下,八百汉中子弟以指血描红"汉"字碑。诺雅捧出从洛阳天牢带出的血土,撒在诸葛亮亲题的"山河永固"四字上:"这是刘禅陛下衣带诏里的汉室土,混着五丈原的麦种。"

姜维割裂战袍,布条缠上七星剑柄:"今日起,剑阁就是活着的八阵图。"他剑指苍穹,二十处烽燧次第燃起狼烟。山巅滚落的巨石在半空炸开,露出内藏的寒铁链网——这是改良自江东霹雳车的"天罗地网"。

第二折?洛阳棋局弈汉帜

洛阳铜雀台,钟会将黑玉棋子重重拍在"剑阁"方位:"邓艾这老匹夫,竟想用三成战利换羌人退兵!"他掀开西域进贡的冰蚕丝地图,剑阁地形图上布满朱砂标记——全是姜维的弩机布防点。

阶下跪着的南中叛徒瑟瑟发抖:"姜维用武侯遗计,在羌地推行'弩户制',十户养一弩,百户铸一箭......"话未说完,钟会的寒铁剑已穿透羊皮地图钉入案几:"传令!凡献姜维首级者,封蜀王!"

暗处转出司马昭的心腹,捧出鎏金诏书:"圣上有旨,剑阁城破之日,所有'汉'字石刻沉入黄河。"他指尖划过诏书上的蟠龙纹,"听说姜维在崖壁刻了十万个'汉'字?那就让民夫凿山取字,一字一刀!"

洛阳西市的流民巷深处,陈老汉之女阿青正在茅棚下刻竹弩。油灯映着墙上的《出师表》拓片,那是用三斗米从守陵人处换来的。突然巷口传来马蹄声,她迅速将竹弩零件藏入熬药的陶罐。

"阿青姐!"浑身是伤的小乞丐滚进草堆,"钟会在城南挖'镇汉坑',要把刻'汉'字的百姓活埋......"他扯开衣襟,胸口赫然是用烙铁烫出的连弩图,"但我们昨夜在坑底刻了姜将军教的'地听孔',魏军的动静都能听见!"

更声三响,阿青掀开地窖木板。三百名流民正用冻疮药在麻布上绘剑阁地形图,墙角堆着用门板改制的巨弩。她取出姜维密信:"大将军说,等剑阁烽火起,咱们在洛阳的'汉'字灯也要亮。"

天牢最深处,刘禅摩挲着玉带暗格。当年姜维假意降魏时送来的密匣,此刻正在掌心发烫。狱卒老赵假装呵斥,袖中滑落半片竹简——那是用牢饭汤汁写的阴平粮道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