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长安烽火照丹心

楔子?古风?壮志未酬

祁山烽火照残阳,汉帜飘扬血未凉。

九伐中原心似铁,七擒羌狄志如钢。

武侯遗策传千古,伯约孤忠守一方。

莫道蜀疆难复振,英魂长伴锦官墙。

第一折 长安城外风云起

景耀七年四月,长安城郊的麦田泛起金黄。司马炎站在长安城头,望着远处连绵的蜀军营帐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他身后,新任安西将军卫瓘手持奏折,神色凝重:“陛下,姜维在卤城休整三月,如今卷土重来,先锋军已抵达陈仓。”

司马炎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,目光扫过城下整装待发的魏军:“传令下去,让邓艾率三万精兵死守陈仓,务必将蜀军挡在秦岭之外。”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“另外,派人联络南中叛军,加快进攻速度,让姜维腹背受敌。”

与此同时,蜀军大营内,姜维正盯着舆图沉思。案头摆着马岱从南中送来的密信,孟获旧部在交州士燮的支持下,已占领牂牁郡,切断了蜀汉与南中的联系。阿莱娜见姜维神色忧虑,轻声道:“大将军,南中告急,我们是否要分兵回援?”

姜维摇摇头,手指在舆图上的陈仓处重重一点:“南中虽危,但长安才是关键。只要拿下长安,就能斩断魏军陇右防线。”他转头对副将句扶说:“你带一万人马,绕道散关,骚扰魏军后方。记住,只扰不攻,虚张声势。”

三日后,蜀军前锋抵达陈仓城下。姜维骑在赤兔马上,望着城头飘扬的魏军旗帜,想起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情景。那时,陈仓守将郝昭以千余兵力,挡住了蜀军二十余日的进攻。如今,守将换成了邓艾,这场硬仗恐怕更难打。

“报!”一名斥候疾驰而来,“启禀将军,魏军在城外挖掘壕沟,布满鹿角,还架起了投石机!”姜维眉头紧皱,邓艾果然有备而来。他下令安营扎寨,同时召集众将商议对策。

“大将军,邓艾老谋深算,陈仓易守难攻,我们不如绕过陈仓,直取长安?”一名将领建议道。姜维摇摇头:“若绕过陈仓,后方粮道必然暴露。邓艾只需切断粮道,我们便不战自溃。”他望向阿莱娜,“你即刻前往西羌,说服大酋长增派骑兵,从侧翼牵制魏军。”

深夜,姜维独自巡视营地。月光洒在士兵们疲惫的脸上,他心中一阵酸楚。这些年,蜀军连年征战,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,但为了兴复汉室的理想,他们依然坚守在前线。突然,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,一名传令兵带来了马岱的急报:南中叛军势大,牂牁郡失守,建宁郡告急。

姜维握紧了手中的七星剑,他知道,这是司马炎的阴谋,想用南中的战火牵制他北伐的脚步。但此刻,他已没有退路。“传令下去,全军明日一早攻城!”他对副将说,“告诉将士们,拿下陈仓,长安便指日可待!”

第二折 陈仓鏖战显忠勇

四月初十,陈仓城下。

蜀军的攻城战鼓响彻云霄,云梯如林般架上城墙。姜维手持七星剑,亲自督战。城头上,邓艾指挥魏军拼死抵抗,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,蜀军士兵不断倒下。

“放箭!”姜维一声令下,蜀军的连弩齐发,箭雨遮天蔽日。但邓艾早有准备,城头竖起了厚厚的盾牌,将箭矢纷纷挡下。更要命的是,魏军的投石机开始发威,巨大的石弹落入蜀军阵营,砸得人仰马翻。

激战正酣时,一名斥候飞驰而来:“报!魏军援军从后方杀来,领头的是卫瓘!”姜维心中一沉,他没想到魏军援军来得如此之快。此时,攻城受挫,后方又有追兵,蜀军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。

“大将军,我们撤吧!”副将焦急地说。姜维却摇头:“此时撤退,必成溃败之势。传令下去,让句扶将军速速回援,同时派人去西羌催促援军!”他握紧七星剑,眼中闪过一丝决然,“今日就算战死,也要在陈仓城下撕开一道口子!”

就在蜀军陷入绝境时,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羌笛。阿莱娜骑着一匹雪白的战马,率领一万西羌骑兵如旋风般杀来。他们挥舞着弯刀,从魏军侧翼发起猛攻,瞬间打乱了卫瓘的阵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