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钦定名次后,试卷得以拆开弥封。
极为特殊的情况下,皇帝在拆开弥封后,可能进行名次更改。历任皇帝都对状元的名字十分重视,如果贡士名字的读音、字形等犯忌讳,或者不够雅致,或者入不了渭帝的“慧眼”等,都有可能与状元失之交臂。
三月二十日晚,文华殿灯火通明。
受卷官将收上来的三百多份考卷交给弥封官,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送掌卷官,由于时间匆忙,殿试墨卷不须誊录成朱卷,直接送到东阁读卷官处,等待二十一日早上读卷。
由于没有眷录,读卷官若有遇到自己熟悉的字迹且赏识时,这位贡士可以说便是比其他贡士多了点优势。
三月二十一日卯时,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。
第112章
三月二十一日卯时,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。
由于阅卷时间只有一日,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每篇殿试文章一一评头论足,分出高低好坏,实在是强人所难,更何况这些贡士皆是通过了严厉的会试筛选,其自身水平相差其实不算太远,因此,殿试阅卷往往存在着许多无奈的“潜规则”。
受卷官往往会先把会试前十的试卷挑出来,先进一步提前呈交给阁老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一甲前三名往往便是在这十份试卷中产生,其他的七份也会占据二甲的前几名。
毕竟会试是经过了半个月的阅卷,经由同考官、主考官层层筛选,加上会试考察方面也俱全,比相对考察面较窄的殿试来说,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意见。
除此之外,以首辅为首的读卷官有时也会秘密商议,预先授意受卷官把某人的卷子呈交上来。当然这是王朝日益腐败的政局下会出现的,相较于渭朝,开国不过二十年,风气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