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响箭,是鄯善工匠用中空的骨管制成,射出时会发出凄厉声响。五更时分,姜维亲自点燃响箭,尖锐的啸声划破夜空。刹那间,汉军万箭齐发,箭尾绑着的浸油麻布燃起大火,宛如流星坠落。钟会早有防备,命士兵举盾组成“龟甲阵”,箭矢纷纷落在盾上,火星四溅。
“放!”姜维再次下令。这次射出的不是普通箭矢,而是装满桐油的陶罐。陶罐砸在龟甲阵上爆裂,火焰瞬间吞没魏军。钟会的声音从阵中传来:“姜维,你以为凭这些雕虫小技就能守住玉门关?”话音未落,魏军推出“冲车”,巨大的木槌撞击城墙,尘土簌簌落下。
激战至正午,城墙西北角出现裂缝。匈奴骑兵趁机发起冲锋,为首的正是慕容涉。他的战马踏着汉军尸体,弯刀上还滴着鲜血:“姜维!交出西域都护印,饶你全尸!”姜维不慌不忙,抽出哈木尔的狼头弯刀,刀刃在阳光下泛着幽蓝——那是淬了羌人秘制毒药的利刃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两人刀枪相交,火星迸射。慕容涉力大如牛,每一刀都带着破风声。姜维却如游鱼般灵活闪避,突然矮身横扫,狼头刀精准划过马腿。战马悲鸣倒地,将慕容涉甩落。汉军士兵一拥而上,将其生擒。
然而,局势并未因此好转。钟会调来了“霹雳车”,巨大的石弹不断轰击城墙。姜维望着摇摇欲坠的城楼,突然想起诸葛亮在《八阵图》中“以柔克刚”的教诲。他命人将城中仅剩的十坛烈酒倒入壕沟,又砍来胡杨树枝,捆成火把。
当夜,魏军再次发动总攻。当他们踏入壕沟时,汉军点燃火把。烈焰腾空而起,形成一道火墙。钟会望着被火光照亮的汉军旗帜,咬牙切齿:“传令下去,围困玉门关,断绝其水源!”
玉门关陷入绝境。城中水井逐渐干涸,士兵们只能舔舐马革上的露水。姜维却每日巡视城墙,谈笑自若,给将士们分发“武侯饼”——这种用青稞、干果制成的压缩干粮,是诸葛亮当年北伐时的发明。他举起饼大声说:“丞相曾说‘粮不绝,心不慌’,只要还有一口吃食,我们就能守住玉门关!”
第三折 暗渡流沙破重围
被困第七日,木尔丹终于传回消息:他带领羌人勇士找到了伊吾卢的暗渠。姜维连夜召开军事会议,在沙盘上用细沙堆出地形:“霍弋,你率两千人佯装突围,吸引钟会主力;我带三百死士,携带水囊从地道潜入伊吾卢,引水源入城。”
地道挖掘异常艰难,沙粒不断坍塌。汉军士兵用胡杨木板支撑洞壁,每前进一丈都要付出巨大代价。当他们终于抵达伊吾卢时,却发现匈奴骑兵正在破坏暗渠入口。姜维摘下头盔,露出沾满尘土的脸:“用连弩,三发齐射!”
密集的箭雨下,匈奴骑兵死伤惨重。汉军趁机抢回暗渠控制权,用牛皮袋装满清水。返程时,地道内突然传来异响——钟会竟派人挖掘反向地道,企图截断汉军退路。姜维当机立断,命人点燃随身携带的硫磺,浓烟顺着地道蔓延,熏得魏军士兵咳嗽不止,挖掘被迫中断。
然而,更大的危机在城外等待。霍弋的突围部队被钟会主力死死咬住,眼看就要全军覆没。姜维将水囊交给张虎,“你先回城,我去接应霍弋!”他带领剩余死士绕道沙丘,从侧翼杀出。改良后的诸葛连弩在沙地上划出死亡弧线,魏军骑兵纷纷落马。
“将军快走!”霍弋浑身是血,铠甲上插着三支箭。姜维一把将他拽上战马,“当年丞相在街亭失利,仍能全身而退,我们岂会输在这里?”两人且战且退,终于与接应的汉军会合。
回到玉门关,城中已断水两日。当装满清水的水囊运进城时,士兵们跪地欢呼。姜维望着城头飘扬的“汉”字大旗,想起诸葛亮的话:“善用兵者,以水为兵,以粮为刃。”这场水源争夺战,不仅是体力的较量,更是意志的比拼。